北京有个老人过世了。
他的一对儿女,却跑去法院打官司。
原因是年迈多病的父亲,竟为了回老房子生活,把过半的遗产都给了大儿子。
而对小女儿,不留分毫。
放弃继承承诺书签了,协议生效了,但大儿子却把老人丢进养老院后不管,实在令人瞠目结舌。
小女儿愤愤,诉至北京法院。
最终法院判定,小女儿拿到40%的房屋份额。
继承人放弃遗产继承后,居然有反悔的余地?
这不是什么假新闻,而是家理律所处理过的真事。
一个老人,膝下有儿女,辛苦大半辈子只为晚年享享清福,却因子女争夺遗产落寞去世。
听起来不可思议。
但这样的“怪事”不在少数,而一个个案例背后,也影射着许多当事人家庭因物欲蒙蔽双眼,造成子女反目的结局。
接下来,我们就上述的真人真事展开说说,一个为了满足老人心愿,自愿放弃遗产继承却被有心人利用,愤慨扭转局面的当事人林小小(化名)。
签订放弃继承遗产承诺书后
还能反悔吗
林老伯生前,一直和老伴生活在一座温和的小城,两人相敬如宾,一个每天在小区里遛遛狗,一个每天和老人闲话家常,这样的生活安稳平静,让无数人羡慕。
老伴去世后,林小小不放心林老伯一个人生活,没几天便将老人接回了北京一个有着80平米的家。
家里多了一个老人,林小小一家三口整天想方设法哄老人开心,饮食上也颇为注意老人喜爱的口味。他们做这些并不是为了遗产,而是让林老伯的晚年生活不再孤单。
可才住了将将一年,林老伯还是不习惯大城市的节奏,嚷嚷着想回老家的老房子住。
林小小不想违了老人的心愿,答应了下来,然而麻烦产生了。
大儿子林子祥(化名)趁老人搬到妹妹家中,霸占了老人的老房子。他们说想让父亲回老房子可以,但林小小必须签订一份放弃继承承诺书(以下简称承诺书)。
林小小知道自家哥哥很精明,没办法只好签署了承诺书:“我哥哥和我嫂子负责我父亲今后所有养老送终的费用,包括租房、看病、雇保姆的费用,我可以放弃一切财产继承权,包括存款、房产”。
林子祥得到承诺后,欢欢喜喜地把老人送回了老家。期间林老伯提出想聘请保姆照顾自己,但林子祥丝毫不把他的话放在眼里,同年10月就把老人安置在养老院生活,还以更好照顾老人为借口。
在养老院生活了快6年,林老伯带着委屈和不甘离开了人世。
林子祥早就有了占据遗产的念头,一听老人去世就开始筹备如何继承遗产的计划。
不只是这样,他还屡次威胁妹妹放弃继承。
林小小几经思量,决定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家理律所接受了当事人的委托,并以法定继承为由起诉林子祥。
经过细致梳理后,我们发现我方从未放弃过母亲部分的继承份额。
对于父亲这部分的继承份额,因为林小小签订的承诺属于父亲生前做出的,我们不认可其放弃意思表示,哪怕这个承诺书是有效的,也应是附条件的生效。
也就是说,如果林子祥确实负担了父亲养老送终的全部费用,赡养了老父亲,则我方林小小可以放弃承诺的继承份额,反之则承诺书无效。
确定这一办案思路后,如何推翻承诺书中放弃继承的生效条件成为了本案关键点。
林小小手中掌握的证据材料较少,我们向法官申请调取了林老伯生前所有的银行存款记录及流水。
挑战与机会是并存的,因为距案件开庭不足48小时了。
所以当我们收到了被告方的证据材料后,立马加急处理。
这份材料中不仅有老人的银行存取款流水记录还有老人的病历、住养老院的各项花销记录。
材料多且复杂,我们争取在不到一天时间内,将案件和所有证据深度梳理出来,并发现了有利我方的4大关键点:
第一、短短五年间,老人的90多万存款近乎花销殆尽,但多项大额支出并未用于老人养老
林老伯生前有90余万存款,但直到他送进养老院的5年里,这笔存款却早被花销殆尽。
而在被告提供的证据材料中,仅有三十余万是老人的真实花销,其余六十余万元的花费用途则无从考证。
第二、双方对老人的养老送终事宜进行过详细的约定,但林先生并未尊重过老人意愿及协议约定
我们从林先生提供的双方聊天记录看出,是否将老人送入养老院的记录多达6次,并且多次讨论老人的病情以及相关护理问题。
承诺书中有为老人雇佣保姆的相关约定,但根据我方查阅的证据可知,老人生前曾提出过“想聘请保姆照顾自己”居家养老的要求,但林先生不曾尊重老人意愿,且在签署承诺书后的同年10月,就把林老伯送进了养老院直到去世。
第三、年,林先生曾逼迫我方林女士协助过户涉案房产
年,林先生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jingzixunzx.com/wbnr/16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