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有名律师与人谈话两个小时可得一根金条,办两件小案可购一辆汽车。
这位大律师是史良吗?
史良声名鼎沸,当年是七君子之一,后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司法部部长。
尽管史良与他同龄,然而史良是他的学生。
他是民国时期在上海滩曾名噪一时的大律师吴凯声。
少年求学路
吴凯声号丹农,生于年11月12日,出身自江苏宜兴商人之家,到了他父亲这一代已家道败落。
在18岁的时候,吴凯声从宜兴来到上海,进入仓圣明智大学学习。这个仓圣明智大学鲜为人知,我因为采访乒乓名将庄则栋同父异母的姐姐庄则君得知,仓圣明智大学在哈同花园爱俪园(原址位于今日上海展览馆),是犹太裔上海房地产大亨哈同在年创办的,设在哈同花园里,庄则栋、庄则君的父亲庄肇一就是这所学校的教务主任。所谓仓圣,即仓颉,传说中的汉字创造者,仓圣明智大学奉仓颉为先师。虽说号称大学,实际上没有正规的大学课程,只是学生均由哈同免费提供食宿以及学费,算是哈同的一项善举。正是这所免费的学校,使吴凯声打下学业的基础,尤其是学习了英语。
青年时期的吴凯声
当时,著名学者王国维也是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吴凯声曾师从王国维学习《人间词话》,钻研诗词。后来吴凯声有所感便写下诗词,竟然达首之多,被誉为法界诗人。
吴凯声的运气不错。当他在仓圣明智大学学习了三年后,遇上同盟会元老吴稚晖在法国里昂创办中法大学,招收官费生。吴凯声考上了。年7月,吴稚晖带领多名官费生乘船前往法国留学,21岁的吴凯声是其中的一个。中法大学当时正处于草创时期。吴凯声在中法大学读了一段时间,便转往里昂大学攻读法学博士学位。
他的博士论文题目是《中国宪政史》。这时候,他失去了官费资助,便兼任上海《申报》、新加坡《新国民日报》驻欧特约通讯员,以稿费维持生活。年,24岁的他在法国里昂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博士学位,奠定了这位民国大律师一生的事业基础。因博士论文《中国宪政史》受到好评,当年就由巴黎齐亚法律出版社出版。
在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之后,吴凯声前往巴黎,任巴黎大学最高国际法学院研究员、巴黎比较法学院通讯研究员,世界比较法的权威华特龙培儿成为他的导师。他的研究从法学兼及政治、外交、经济,开始写作论著《中国不平等条约史》。
年至年,吴凯声任英国伦敦大学校外研究员,并在巴黎圣拉萨中法银行任高级职员,同时又到巴黎最高国际法学院研究外交。
年末,在法国求学五年,拿到法学博士学位,携着在法国出版的《中国宪政史》《中国不平等条约史》两本专著,戴着一副圆形近视眼镜,留着小胡子,穿一身笔挺西装的吴凯声回到上海。
崭露头角的陈阿堂案件
吴凯声在上海租界开办了律师事务所。虽说吴凯声初出茅庐,但是那时候留法法学博士寥若晨星,何况他是当时能用英语、法语出庭辩护的第一位中国律师,且兼任上海法科大学教授,使他的律师事务所名声响亮。
吴凯声作为律师,第一次在上海崭露头角,引起广泛注意,是年的陈阿堂案件。陈阿堂是一位人力车夫,某天一个日本水手喝醉了酒,要陈阿堂拉他到十六铺码头。达到后,日本水手不付车费,陈阿堂向他讨要车费,日本水手竟然恼羞成怒,动手殴打陈阿堂,以致陈阿堂被打成重伤,医院之后死去。
吴凯声闻之,立即挺身而出,免费为陈阿堂家属打官司,并出面与日本驻沪总领馆交涉,要求严惩凶手,给予赔偿。吴凯声的义举,受到上海媒体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jingzixunzx.com/wbjs/15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