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七
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张爱玲
张爱玲的这句话说得有一定的道理,在娱乐圈尤其明显,很多明星都是从十几岁就开始出道的。
有着“最小打假人”之称的陈之强走的就是这个路子。
今年刚刚19岁的他,在打假界小有名气,出道仅仅十个月的时间,就打了多场打假官司。
并且通过这样的方式,赚了十多万块钱。
在网络上成为了网络红人以后,陈之强还收起了徒弟,拉起了“打假维权群”。
以一个人收费的价格,开始教人怎么打假。
另外,陈之强还引起了一些公司的注意,特意发函聘请当自己的法律顾问。
这些对于一个19岁的少年来讲,取得成绩可以说已经强过了很多成年人,可是如今的他却不想再打假了,这是为啥呢?
今天我就好好地聊一聊,这个少年打假人的故事。
一、
年1月28日,陈之强出生于广东省徐闻县,属于一个标准的零零后。
父亲是一名货车司机,收入一般。
母亲没啥文化,全职的家庭主妇,有时候也会做一些零活来补贴家用。
徐闻县又不是什么经济大省,自然也就没什么经济补贴,一家人的开支来源,基本上全部来源于父亲的工资。
这个家庭除了陈之强之外,还有两个孩子。
日常生活,加上孩子们的上学费用,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这个家庭生活的并不是很富裕,甚至可以说有一些拮据。
身为家里的老大,陈之强从小就很有主意,也非常的懂事,会帮助母亲一起照顾自己的弟弟妹妹,也会做一些家务活。
用“少年老成”这四个字来形容陈之强,再合适不过了。
与同龄的孩子不一样,在初中的时候,陈之强就对自己以后的人生,有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规划。
他对律师非常感兴趣,也正是这个兴趣让他走上了“职业打假人之路”。
二、
16岁那年,陈之强读高一,别的孩子都很听父母的话,好好学习将来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
而陈之强不同,他清晰地知道自己不是读书的那块料。
无论他如何努力,成绩在班级里都不上不下,很显然这样的成绩考不上什么好大学,顶天也就读一个专科。
然后,他就有了特殊的想法,不读书,走另外的一条路。
他开始看一些法律相关的书籍以及新闻,打算将来考一个律师证,去当律师,还别说真就让他走了一条路出来。
有一天陈之强看法律新闻的时候,看到了这样的一条消息:
一个人花了一万多块钱,购买了一件产品,结果这个产品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随后这名消费者,把商家起诉到了法院,最后获得十几万的赔偿。
看到这样的消息以后,陈之强有了想法,他学法律,最终目的不就是为了赚钱吗?
十几万的收益,让他动了心。
从那时候开始,陈之强就在为成为一个职业打假人而努力着,找相关的法律书籍,读一些打假案例分析来看。
除了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以外,他还屡次去县里的法律援助中心请教。
时间长了,那里的律师都和他熟悉了,知道有一个高中生,不想考大学,反而对枯燥的法律知识感兴趣。
陈之强的成熟,让所有人都感到赞叹。
尤其是他同龄的同学们,都不认为他会成为一个职业打假人,都觉得他是一时热情。
三、
短时间内的爱好,可能就是热情。
但是如果把这种热情坚持两年,那就会做出一定的成绩了。
在同学的质疑中,陈之强日复一日地汲取着法律知识,随着陈之强所学越深,他也越蠢蠢欲动,忍耐不住一试身手。
宛如一个苦练多年的侠客,迫切地想进入江湖,一试锋芒。
不过陈之强还要再等两年,因为他还不满十八周岁,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需在父母的陪伴下,才能上诉。
对于儿子,不上学,想要做职业打假人的想法。
陈之强的父母并不是很赞同,他们一直劝说儿子要好好读书,自然也就不能支持他上诉了。
直到年2月,陈之强高三的时候,他终于成年了。
同时,在这年他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不念书了,辍学去做职业打假人。
面对儿子的这个决定,陈之强的父母当然不同意,夫妻二人一起做儿子的思想工作:
“这个社会的竞争多大啊,没有文凭根本找不到一个靠谱的工作,哪怕你考不上本科,读一个专科,也行呀。”
面对父母的苦劝,陈之强则振振有词:
“现在的大学生多多呀,本科生遍地都是,大学毕业生的工资还没有农民工多呢,你们就让我试一试呗,没准打假人更有前途呢!”
最后陈之强的父母妥协了,但是也提出了一个要求,如果打假不成功,你就继续回去上学。
陈之强也同意了父母的这个请求,然后去学校办理了休学手续。
四、
陈之强这两年的准备工作没有白费,很快就寻找到了自己的目标。
他首先盯上了自己家附近的一个小超市,开始在里面翻找货物,经过一番寻觅之后,陈之强发现了自己的目标。
他发现在超市货架上的一款腊肉产品,已过期了半年,老板还摆在那里售卖。
陈之强直接掏钱买下了这款产品,当然也没忘记和老板要发票,这可是重要的证据,与一般打假人不同,陈之强没有与老板直接交涉。
而是直接把超市老板起诉到了徐闻县的法院。
陈之强这么做有一定的道理,熟读相关案例,他知道国家对食品安全格外重视,所以选择打假食品安全。
同时,这里面争议的东西有很多。
私自与老板协商解决,需要面对很多风险,自己的人身安全也没有保障。
陈之强的第一战非常顺利,拿到了元钱的赔偿,这也让第一次打官司的他找到了信心。
本来忐忑的内心,也安定了下来。
陈之强还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一年打够场官司。
如果仅仅局限于一个小县城,陈之强很显然没办法完成这个小目标,他开始把目光投在了网络上。
也确实让他“赚了”一笔大钱。
五、
有一次,他在网上买块钱的羊奶,收货以后,他发现没有相应的标签。
随后,他把这家网店起诉到了法院。
商家接到法院的传票之后,找他来和解,陈之强直接开出了一个十倍的赔偿条件,向对方索赔0万元。
最后,经过协商,陈之强拿到了70%的赔偿。
年,陈之强并没有完成自己打场官司的小目标,仅仅完成了80%,这对于一个19岁的少年来讲,已经足够。
他把多场官司的文档,都整理得整整齐齐,放在自己卧室中,这对他来讲属于一种勋章。
不过,陈之强并非百战百胜。
在这多场官司中,仅仅只有三分之一的商家同意协商赔偿。
剩余的案件基本上都被法庭以陈之强是职业打假人,不属于消费者,购买动机不纯而驳回。
被驳回诉讼,陈之强已经习惯,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法院还要追究他的责任。
年12月份,陈之强在网络上购买了一盒罐头,收到货以后,陈之强发现没有合格证后,像以往一样把这家公司告上了法院。
半个月左右,法院又一次驳回了陈之强的诉讼。
并且还在《民事裁定书》中提到,陈之强的行为已经构成了对诉讼权利的滥用,涉嫌敲诈勒索,并且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这时候陈之强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自己打假并不是全部为了赚钱,自己也没赚到钱。
别人都觉得他打假赚了十多万。
实际上,陈之强手里的钱并没有那么多,在打假的过程中,他也花费了不少。
诉讼费花了四五万,打印材料费用花了两三万,自己维权过程中还有其他一些成本,最后剩下来的也没多少了。
出事以后,陈之强成熟了不少。
本来打算这件事解决之后,就听父母的劝说,不再打假了,他已经参加了高考,并且考上了专科。
陈之强有了新的计划,开始考驾照、去大学学法律。
然而,这件事注定不会简单地结束。
前两天,警察带走了陈之强,同时也带走了他的“勋章”,他厚厚的一摞诉讼材料,除此之外,还带走了他的手机。
被带走两天后,他的父亲在网络上发声,称自己家不缺钱,孩子打假完全是出于对法律的热爱。
“最小打假人”被立案调查以后,很快就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
有人认为,陈之强的存在是一件好事,他们的存在有利于净化市场风气,对不法商贩来讲是一个警示,应该提倡,怎么还挨罚呢?
也有人认为,“知假买假”的行为,如果被提倡,会滋生大量的职业打假人,从而生成一个灰色的产业链条,不利于市场环境的发展。
前两日,林先生在网上以9块9的价格售卖老父亲腌制的酸菜,因为属于“三无产品”,被投诉到市场监督管理局,索赔元。
让老人流下了难过的泪水,合不合格我吃那么多年,能不清楚么。
好在最后这件事在网络上发酵以后,投诉者已经在网络上撤诉。
也相信法律最终也会给陈之强一个公道,如果他真的只是因为爱好法律,而去打假,那么他自然也不会受到重罚。
如果,真的像网友讨论的那样,他纯粹是为了赚钱而打假。
买完商品,直接挂一个莫须有的罪名,直接起诉商家,那么很可能涉嫌敲诈勒索,等待他的将会是牢狱之灾。
年少成名固然好,但是也一定要走对路啊。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jingzixunzx.com/wbbj/16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