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美好记忆征文用心书写殡葬

发布时间:2021-4-8 19:52:01   点击数:

■江西省九江市殡葬管理处刘国焱

编辑郭悦

在学校里,我学的是现代殡仪专业,服务逝者、慰藉生者,立志在神圣而高尚的殡葬服务岗位上为每一位逝者书写人生最后一程。通过学习,我懂得了在平凡的殡葬工作岗位上为每一位逝者走完人生最后一程“送行”的神圣使命。时光如流水,磨砺着年轻人的心智与品性。受传统的观念意识和世俗偏见的影响,虽是殡葬职业不为国人所“起眼”,但我还是渐渐地喜欢上这份工作,还在工作中渐渐地喜爱上了文学,于是手中的笔也跟着忙活了起来。我的本意是企求通过手中的笔来书写殡葬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感悟思考,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殡葬,理解我们从事的工作。

年7月,对于步入撰稿人队伍的我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好月份。在火热的7月,我的第一篇稿件发表在《江西殡葬网》,紧接着一首散文诗刊登在《公益时报》中国殡葬周刊,正是这两篇作品的发表,点燃了我热爱文学、书写殡葬故事的第一把火,也正是这把火的光亮照耀,引导我在“写作”中感受快乐、感受见诸报端后的兴奋。于是暗下决心,今后无论境遇如何,我都会将爱好文学视为人生第一大乐事。

我把自己比作那默默耕耘的牛,期盼有牛那样埋头苦干、忍辱负重的精神,扎根殡葬工作,用手中的笔记录那一个个充满亲情而又感人的故事。因此,我先后用过殡葬老牛、江畔居等笔名发表不同题材有关殡葬工作或殡葬服务的稿件并在网易上开设了《守望殡葬》博客。可毕竟我才疏学浅,涉足行业也就几年,没能写出什么“大文章”,充其量只是一块块小小的“豆腐干”,发表在多家报刊上,也大都贴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这些所谓的“作品”,融入了我从事殡葬工作的思想,倾述了我内心深处的呼唤。尽管抱着赤诚和努力大声呐喊,依然无法用手中的笔来改变国人对殡葬的偏见。对此,我心有不甘!

物换星移,时光飞逝,仿佛就是眨眼间,从年进入学校学习殡仪服务知识到如今,我已在殡葬路上走过了十六个春秋。也不知是哪根神经作用,突然萌发了一个想法,把自已过去写的东西,无论是已发表的,还是搁在案头上的,整理编辑成小册子!一是留作纪念,二是检视从事殡葬工作后过往的“文学之路”。看着那一篇篇显得很稚嫩的文章,沾满昔日从事殡葬工作的激情和企盼,我还真不敢相信居然是从我笔端下流出的。我依稀记得那些“豆腐干”新闻在《江西殡葬网》传播,记得那些“随笔、散文”在省内外报刊露脸,还记得面对《江南都市报》《九江日报》《浔阳晚报》采访时的豪情壮语,还记得那些用心写的演讲稿获得的殊荣和掌声……回往过去走过的路,这些点点滴滴就是最好的见证,这些从事殡葬殡葬工作的感受就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记忆!

翻阅自己以往写的这些东西,尽管体裁多种、素材差异,目的和心境各不相同,但我觉得,有一根主线贯穿始终,那就是无悔从事的殡葬事业,无悔走过的这十六年殡葬路!人活在世上,快乐是最重要的,从事殡葬工作也同样如此。只有把快乐注入殡葬工作之中,在工作中寻找快乐,我们才能乐意并安心做好殡葬服务工作,才能在殡葬事业上有所作为,心甘情愿地坚守在殡葬工作岗位上。其实,看似寻常的“文章”都蕴含着人生的哲理、书写着人生的经历。一段真实的记述,既是昨天的再现,也是为了今天、明天的奉献而对自已的鞭策。今天的快乐,建立在昨天从事殡葬工作的奉献上。明天的快乐,在今天的再奉献基石上垒起。

我很感谢在从事殡葬工作中相识相遇的每一个人,是他们的支持和鼓励让我坚定了从事殡葬工作的信心,乐为殡葬事业鼓与呼。

更多中国殡葬

精彩内容尽在

年合订本元一套

欢迎订购

订阅和付款方式如下

1

通过当地邮政局汇款

收款人:公益时报社发行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jingzixunzx.com/wbnr/126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