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舍晚报报哥要退休了今年是他第22年

发布时间:2021-4-5 14:56:41   点击数:

年的春节对于大连晚报摄影记者李传报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今年11月,他就满60周岁,到了告别记者岗位的时候了。面对退休,他很舍不得,舍不得奔往新闻现场的感觉,舍不得快门轻盈的“咔嚓”声,舍不得在新闻战线上耕耘25年,结交下的各行各业的朋友们……

大年三十这一天,他像在过去的25年记者生涯中已经重复了21次那样,清晨2点起床,去拍摄夜色中开出的首班公交车。一整天,千家万户欢声笑语尽享团圆之际,他和大连公交人一起,循环往复在公交线路上,迎来送往一拨拨回家的人,记录和聆听城市里普通劳动者的故事,直到午夜,伴着新年的钟声送走公交末班车……

HAPPYNEWYEAR

坚守:第22个大年夜公交走基层

出生于年的李传报是在年从部队转业到大连晚报的,做记者25年,他只回山东老家过了3次年,余下每一个除夕都是在公交车上度过的。为了纪念记者生涯里最后一个年三十,他将以往从傍晚5时开始的走基层,提前到了清晨2时。

2月15日,清晨2时,报哥就出门了,和公交司机一起坐班车去往车场。在民主广场车场,司乘人员各自领了自己的对讲机、提示牌、防滑工具等,换好工作服,然后开始清洁车厢。3时30分,报哥坐上了一辆电车出发,去往华乐广场始发站。途中经过寺儿沟一处坡路时,车停下,司机和乘务员从车上搬下沙子下,用专用工具车,对坡路轨道进行了防滑处理。

4时10分,报哥与第一班路一起上线,跑了一个来回。虽然很早,可是车里还是拉上了十来名乘客,有上早班的环卫工人,有去往北站坐火车的返乡者……“报哥啊,我认识!”司机告诉记者,很多公交人都认识这个总是背着十几斤重相机大包、满口山东腔的记者,“报哥是我们的老朋友,很多公交人都认识他,听说过他!”

22年来,报哥报道了无数公交人的故事。“年我刚当记者,过年时策划了一个主题报道,其中有一名公交司机,从此与这个行业结下分缘份。”报哥回忆说,公交职工都很质朴,每个人都有故事,都很值得写,“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默默无闻,我采访过的一个家庭老少四代全部是公交人,更采访过很多夫妻、父子、母女都是公交人的,他们可以做到节日坚守岗位,我也可以做到。”

欣喜:公交20余年每年都有新提升

结束了早班车的采访,7时半,报哥来到公交集团汽车三分公司华南客运站,这里有一个以电气班班长命名的工作室——常松波工作室。

常松波从事电气工作近20年,他所在的班组担负着华南客运站余台运营车辆电气方面的各项检修和日常保养工作。这是一个善于学习、爱钻研技术的公交人,十余项发明革新为企业创造数百万元的经济效益。其中一种专门用来测试电子方向幕的故障所在的检测仪,只要将电子幕与其连接起来,经过10分钟的测试,就能准确的查找出问题的症结,这样维修起来就能做到又快又准,准确率高达%。仅这一项,就为企业节约成本数十万元。

围着常松波和他的工作台,报哥不停地咔嚓着相机。“公交战线上的能人很多,20多年来,我采访过很多优秀的公交人,也见证了大连公交20多年来的发展与提升。”报哥说,当初他刚开始在公交战线走基层时,全市的公交线路还不算多,如今,大连已经有余条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有效衔接。光是近5年,就新开了公交线路近60条,核心城区公交线网米覆盖率基本达到%。

温暖:热腾腾的饺子送到一线

傍晚5时半,已经采访了十二三个小时的报哥来到西南路台山客运站,公交集团的领导们正在这里走访,慰问大年夜里坚守岗位的一线职工。大连报业集团副社长、大连晚报总编辑赵振江也来到客运站,与报哥一起走基层。记者看到,食堂大师傅特意包了年夜饺子,装进一个个饭盒里,兵分几路送到还在线路上奔波运送旅客的公交司机手中。

在路有轨电车上,报哥和公交集团领导们一起上车,为乘客送上象征着吉祥的狗狗布偶。“我上学、参加工作、结婚生孩子,一直与路结缘。”乘客小宁说,她家住沿线,工作在高新园区,每天都要乘坐路,跟这条线路特别有感情。

在和平广场公交枢纽站,报哥登上一辆路,采访了司机吕麒麟,记录下公交集团领导送饺子的温情一幕;在6路车上,他又聆听了司机商连德的故事。这位49岁的公交人光是夜班就干了20多年,“我是党员,遇到年节总是主动上线,让别人回家团圆。”老商憨厚地说,他爱人也是公交人,两人经常在岗位上过节。

20时,报哥来到了公交一公司富国车场,路驾驶员唐学征当天过53周岁生日,同事们为他买了蛋糕,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我真是没想到,太感动了。”唐学征从早晨6时一直跑到晚上7时半,同事们的生日歌让疲惫一扫而空。这温暖的场景被报哥的镜头悉数捕捉。

感动:0时20分告别最后一班车

离开富国车场,报哥去采访了除夕夜坚守快速公交战线的三对年轻夫妻。

快速公交公司年成立至今正好10个年头,10年来朝夕相处,当年的姑娘小伙结下深厚感情,有多对组建了家庭,升级为人妻人夫人父人母。年除夕夜,有三对夫妻工作在一线。站务员王飞的工作岗位在香工街,爱人周洋在周水子,5年了,他们的除夕夜都是在站台上度过的。

采访了三对公交夫妻的故事,夜已深了,报哥来到青泥洼桥2路车站。23时50分,2路公交末班车从青泥洼桥出发,驶往虎滩新区。

末班车被驾驶员张伟装饰得一派喜气,始发尽管只有两名乘客,他依然一丝不苟,起身向乘客拜年微笑,挂挡、加油、上路……车窗外霓虹闪耀、烟花绚烂,车窗内温暖喜悦、安静美好。咔嚓、咔嚓、咔嚓……一切都被报哥收进了镜头。

“这一次的走基层是我职业生涯里的最后一次。背了一辈子相机,我是扔不掉了。就算退休了,也会做一名通讯员,继续为晚报供稿,继续走基层。”报哥说着,又一次举起了相机……

狗年正月初一零时20分,全城最晚的末班车收车入库。此时,报哥的相机里已经存储了几百张照片,记录了从凌晨2时开始,换乘了8条线路,连续23个小时的“新春走基层”历程。

文:大连晚报首席记者张晓帆图:张晓帆、李传报

编辑:大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jingzixunzx.com/wbnr/126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