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商报世界五百强苏太华系股改l

发布时间:2021-8-22 13:30:46   点击数:

入选年度美国财富杂志世界强,并雄踞顺位,给严介和与“苏太华系”挣足了面子,过往的质疑之声也消弭于无形;紧接着,苏太华系以违约之名,将6家地方政府集体诉诸法庭,民企告官,更是让人瞠目结舌;今日,严介和又一反常态,淮安高调股改,绸缪境外上市,抓住“一带一路”时代机遇,以欧洲为滩头阵地,基建巨头海外之旅已经扬帆起锚。

淮安股改瞄准纳斯达克市值将放大到3万亿

中国最大城市运营商严介和“食言”了,4月11日,他在家乡淮安高调股改,吹响了苏太华系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之号角,他把正式上市时间锁定在年到年。

狂人依旧不改本色,他对媒体放言,苏太华系上市后市值大约放大到3万亿人民币,换句话说,市值是目前阿里巴巴的2.5倍,话音未落,全场一片静寂。

要知道,九年前的那场暴风雨,让严介和对资本市场保持克制,甚至是高度戒备。他在公开场合,不止一次表达过“一流企业不上市,二流企业想上市,三流企业上不了市”的情怀,严介和还怀揣着再造“两个世界五百强”之梦想呢。

显然,上市不是目的,严介和向往的是打造超一流企业,只不过现实战胜了情怀,古兵法有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究竟是什么变化,导致了这位自称“言必行,行必果”的个性企业家突然换招了呢?

严介和的股改逻辑

他首先把原因归结于国家推行的“营改增”税制改革。“营改增”后,建筑业适用11%的增值税税率,与现行3%的营业税率相比,税率将大幅提升,增值税征收管理也更加苛刻,企业整体财务负担会加重。“既然如此,进行股改,选择上市,变成公众公司,有利于减轻企业运营负担。”

让员工分享企业成长的红利,严氏语录的表达方式则是“让员工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不要忘记,严介和还有另一重身份——中国厚侍员工第一人,他不厌其烦地强调,员工是第一上帝,善待员工是最大的慈善。

尽管这个称号还存在诸多争议,但是在淮安股改现场,来自苏太华系旗下几十个子集团的高管们衣着体面,内心澎湃无比,他们像是等待彩票开奖一样,等待着严介和揭开谜底,尽管他们已经知晓答案。

当念到自己的名字,子集团的一把手们,迅捷地走上舞台,现场象征性地交上10万元现金,即可获得子集团原始股和法人股,根据规模从小到大,份额分为5%、7.5%、10%三等。

严介和亲自颁发股份权益书,并充满鼓动性地介绍:“这个股份净值少则几千万,多则几个亿,上市后更将成倍翻番。”

十个子集团的一把手们纷纷上台接受院长的“馈赠”,酷似臣下承蒙皇恩浩荡,台下掌声雷动。股改的现场,与其说是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权益再分配,不如说是乌托邦理想下江湖侠客式的大秤分金银。

“苏太华系不走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也不搞华为的全员持股,我们走精英持股的道路。”严介和预言,上市后,全集团预计有5%的精英员工持股,持股人数大约有三万人。“让员工实现从职业到事业,从待遇到荣誉,从雇工到员工的跨越。”

“在未来,严氏家族要释放75%的股权给员工,纵观世界一流企业,从来都是一股独小,而不是一股独大。”在现场,严介和带着浓厚的乡音,把手伸向远方,“这次股改只是毛毛雨。”

为什么选择精英持股?“一头狮子领着一群羊,羊也会变成狮子。企业要发展,要靠一把手一马当先,要靠精英充当先锋。”

有人问到,苏太华系上市是否计划引入战略投资者,严介和当场哈哈大笑,反问道:“以苏太华的体量,还需要引入战略投资者吗?”

对于此,严有详尽的说辞,“苏太华系上市,在上市公司中将创造了一个先例,不需引入战略投资者,百分百员工持股,百分百中国人持股,拒绝战略投资者,也是保护员工利益和企业控制权的手段。”

稍作停顿,严介和微微一笑:“在未来的富豪榜单上,希望苏太华系员工能够占到一定比例。”

股改是上市的前奏,而出海投资又是海外上市的一步大棋,“苏太华系风风雨雨这么多年,是时候漂洋过海了。”一字一顿,抑扬顿挫,严介和像是在朗诵一句久违的诗。

最近几年,民企出海几成潮流,巨头领衔,万达北美据点,复星在欧洲狂揽资产,苏太华系也不甘寂寞,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频频出手,布局海外。

BOT基建出海欧洲成投资重点

其实,就在淮安股改之前,严介和刚刚从东南欧春风得意地凯旋,他率团对希腊、阿尔巴尼亚、马其顿三国进行了为期10天的商务考察。“这次访问东南欧,团队得到了最高规格接待,并敲定了几个基建大单。”话语间貌似淡定,依然掩饰不住严内心的澎湃。

希腊是严介和第一站,希腊副总统与基建部长与严介和共进晚餐,严介和建议,希腊政府若对私有资本持更加开放态度,就会从“捧着金饭碗的乞丐”变为“坐拥金銮殿的雅典娜”,同时严介和还对副总统说,若洽谈顺利,苏太华系集团驻欧洲总部将会首选希腊。

在阿尔巴尼亚,这位来自中国的富豪更是惊动了该国总理,并派出军用直升机,由交通建设部长和一名少将陪同,考察基建项目。严介和对“欧洲8号走廊”一见钟情,欧洲8号走廊是年签署的《东南欧稳定公约》框架下的巴尔干半岛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

走廊全长公里,建成后将贯通黑海与地中海,融合巴尔干地区不同文明,同时也是国家“一路一带”战略的重要环节,据严介和透露,欧洲8号走廊已经签订了合作草案,项目总投资大约在50亿美金,苏太华系独家承建。

在马其顿,严介和会晤该国总理,有意愿投资马其顿的高速公路,并承诺将马其顿顶级红酒引入到中国。

其实,苏太华系国际化道路筹谋已久,早在年初,严介和带领苏太华系多人的总裁团队赴大洋洲考察,并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合作筹划在当地建设高速铁路。

同年五月,在澳门举办的第五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上,“苏太华系”主体太平洋建设与蒙古、智利、加纳等亚非拉国家签约基础设施项目。

在海外投资的区域选择上,严介和将重点放在欧洲,他认为欧洲是最高标准,苏太华系要去挑战,并将成功模式复制到全世界,在项目模式上,严介和选择BOT模式,即建设、经营、移交。

对于投资区域的选择,有人质疑,欧洲处在经济低谷,希腊还是欧债危机中的火山口,严介和坚信,欧洲与希腊经济已经触底,开始处在反弹的前夕,欧元区开始趋于稳定。

机警的严介和还考虑了另一重因素,那就是欧洲政局相对稳定,战争等潜在风险较小,投资相对安全。

苏太华系走出去,与海外上市环环相扣,也暗合了国家一带一路的宏观战略,“一带一路给我们制造了机遇,我们走出去也给国家添光加彩。苏太华系出海,不是淘金,是投资。”

好汉仍提当年勇,严介和永远不会忘却由他独创的BT模式,他颇为自豪地认为,如今大热的PPP模式(即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就是BT模式的升级版。

严向来对学院派专家不是很感冒,就像当年批评郎咸平一样,企业是做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他觉得专家们搞不懂、也搞不清楚PPP模式。

他索性给PPP模式下了定义:“PPP模式本质上就是公私合营,是BT、BOT、BOOT三种模式的叠加,一句话,就是政府将公共业务外包给企业。”在严介和看来,苏太华系显然是这种模式从探索到合法化的敢死队,是拓荒者。

相关链接:

“走出去”如何规避风险?

上海交大策略与危机管理研究所执行所长苏建诚教授认为,苏太华系出海,在全球寻找商机,这是中国民营企业参与全球竞争与劳务分工的新机遇,可是不能忽视其中风险,尤其是动荡局势与政治冲突的潜在风险要放在首要位置。

如何顺利走出去,苏教授以为,苏太华系可以从几个方面思考,借鉴成熟跨国公司的管理制度和经验,通过符合国际惯例的内控机制,树立讲诚信的海外形象。加强社会担当,积极承担地区责任,以受惠于民的方式博得当地民众与舆论的支持和同情。加强海外公关力度,吸取教训,思考如何处理与当地民众、政府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政治风险与经济利益中取得平衡。

苏教授说,苏太华系在规模上已经举足轻重,严介和先生的商业人生值得尊敬与借鉴,在企业文化塑造上异常强大,在与政府关系上处理得也颇为得体,是中国民企的佼佼者,但是苏太华系真正要走向国际化,需要进一步的国际化的制度建设,而不是一味依托企业家的个性魅力。

苏太华系简介:

苏太华系,主要由太平洋建设、苏商资本、华佗论箭三大集团组成,分别侧重于实体基建、资本运作、文化创新三大版块,旗下总员工30万人,创始人为严介和先生。太平洋建设首创中国BT模式,并以BT、BOT、BOOT模式直接参与和主导了多个园区的投资与建设,总部设置在上海的苏商集团,则扮演着苏太华系内部银行与资本纽带功能。

年7月,美国《财富》杂志年度“世界强”排行榜向全球发布,“狂人”严介和控股的“苏太华系”凭亿美元的总营收、27.7亿美元的总利润以“黑马”姿态首次入榜,排名全球第位,名列中国大陆私企第一,全球华人私企第二,开创了以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为主业的私营企业入主世界强之先河。

“华佗论箭组委会五经系统股权转让庆典”媒体报道(截至4月14日)

1、《扬子晚报》(整版):《“狂人”严介和密谋超级造富运动》。

链接: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jingzixunzx.com/wbjs/141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