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的农村是什么样?正在发生哪些变化?9月底,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和快拍快拍网发起中国首次以村为样本的影像调查计划,通过组织首届村子专题摄影比赛,邀请十位优秀摄影师奔赴全国各地,记录电商时代下的农村样本。
10月23日,浙江美术馆,他们的作品通过“村庄里的中国”深度影像展向公众呈现。站在村子的最深处,摄影大师们对亲身经历到农村淘宝是怎样的,对农村淘宝有什么样的感触?在这里,摄影师将为您一一讲述。
邱焰:武汉晚报摄影部主任,高级记者,中国晚报摄影学会副会长。五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两次获得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奖、三次获得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金奖等。
邱焰说,除了买、卖,农村淘宝还建立了村里的免费生态服务中心,让自己最有感触的是服务站合伙人的还对外提供了免费打印,免费剪头发,免费提供亲情视频等服务,就在采访的空档,合伙人还帮助六岁的留守儿童与远在广东打工的妈妈接通了视频。“你可以想象一下,妈妈在上班的途中也能通过手机与女儿通话,这无形之中拉近了父母与孩子的距离。”邱焰说。
吴芳:《合肥晚报》首席摄影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摄影家协会新闻纪实委员会副主任。曾获“金镜头”中国杰出摄影记者、年度中国十大杰出摄影记者等荣誉。
让吴芳印象最深的是农村淘宝合伙人杨凯林,他说自己一边拍,一边跟杨凯林聊天,听他讲故事:“村里有个大娘给孙子买了个小孩骑的三轮车,一百六十多元,买来大娘说不会装,杨凯林也没装过,但是他对着图纸慢慢装,倒腾了三个小时,最后大娘家的孙子直接把车骑回家了,大娘很高兴。”
“我问他,帮大娘代购这样一辆自行车,能赚多少钱?杨凯林算算,最多五六块。我说这样好像不值吧,小伙子跟我说,不是值不值的问题,他的服务可以取得乡亲们的信任。”
这句话让吴芳对小伙子刮目相看。
吴越:自由摄影师,爱荷华州立大学毕业,师从普列策得主DennisChamberlin,曾在华盛顿邮报、旧金山纪事报等机构从事新闻摄影。
吴越说,有的合伙人本身在城里都有自己的职业,但他们都返乡创业,希望通过农村淘宝来帮助村民。“我觉得不能简单的去看农村淘宝,更不能很表面的去理解。我觉得它更深层次的作用是能把年轻劳动力带回来,解决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就像当地村支书说的,不能怪留在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因为在当地没办法赚到足够的钱,只能选择外出务工,所以他也希望通过一根网线拉近农村和城市的距离,特别是把人拉回来,这样就能解决更多的农村问题。”
杨抒怀:《晨报周刊》首席摄影记者,中国十大杰出摄影记者、湖南青年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曾被评为大理摄影节“十佳亚洲先锋摄影师”,多次获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奖、中国新闻奖等。
我去的服务站点在湖南湘潭,这里盛产湘莲,过去可能外面的人可以通过网商零零散散的小店买到,但是这就相当于乡村小道,而农村淘宝如同高速公路、如同高铁,直接搭建了沟通渠道,那天拍完合伙人我就在想,哪天我也可能通过农村淘宝买到真正的土鸡蛋。所以,我觉得农村淘宝最直接一点就是帮助村民致富赚钱,能帮他们把农产品卖上好价钱,提高产品附加值,而且对于城里人来说,能直接买到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让城乡生活都更美好。
占有兵:自由摄影师,长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jingzixunzx.com/wbzk/13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