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内两次考古重大发现,遍地文物果然是

发布时间:2021-4-29 18:05:16   点击数:
中科白癜风 http://www.jydxy.com/
几铲子就能挖出一座盛唐。文

南都周刊特约撰稿姬尊雨管薇编辑

王卓娇

在年的尾声,古城西安给世人递上一份新年礼物:西安十六国墓葬发现彩绘建筑,出土壁画、土雕建筑以及彩绘陶俑等。

至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南郊少陵塬区域配合基本建设过程中,考古发掘了3座规格巨大、形制特殊、结构完整的十六国时期高等级墓葬,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十六国时期最大的墓葬。

其中,三座大墓的编号分别为焦村M25、焦村M26和中兆村M。焦村十六国大墓位于少陵塬西北部,中兆村十六国大墓位于少陵塬东北部。

几铲子下去就能“挖出一座盛唐”

“少陵塬”这个地名,稍作回味就能识别出它独特的诗意和古色。少陵塬又名鸿固原,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南。《类编长安志》曾记载,少陵塬“在今咸阳县南四十里,南接终山,北至滻水,西屈曲六十里,入长安县界,即汉鸿固原也”。

在高中地理课本中,就曾介绍过黄土高原地形中的“塬,梁,峁”三大地形,而“少陵塬”中的“塬”是黄土高原地区一种特有的因冲刷而形成的土台或者土高地,是陕西常见的地貌之一。

西安周边便有许多这样以“塬(原)”命名的地方,有发掘出十六国大墓的少陵塬、陈忠实小说《白鹿原》中上鹿村所在的白鹿原、汉唐时的皇家御花园荆山塬等等。

除了负有盛名的各种“塬”,少陵塬背后的另一个故事则与“诗圣”杜甫有关。这位出生于河南巩县的诗人,被后人称作“杜少陵”,就是少陵塬是他漂泊生涯中居住时间最久的地方。如今,少陵塬上也保留了一座明朝建的杜公祠。

此外,少陵塬近年来考古发现不断,西汉张安世家族墓、唐韩休墓、郭子仪家族墓都位于此塬。网友建议,原地建起一座博物馆都不为过!

这次,少陵塬带给世人的文化记忆,不在秦汉,也不在盛唐,而是在具有鲜明特色的十六国时期的宝藏。

墓道上方土雕建筑全景(图源:中国文物报)

“从墓葬形制来看,长斜坡墓道东、西两侧有收分生土台阶;墓道过洞上方有土雕建筑模型;这种形制是十六国时期墓葬形制的突出特点。出土的武士俑、甲骑具装俑、鼓吹依仗俑、陶牛车、九盘连枝灯等皆具十六国时期的特色。”

考古专家表示,其出土文物带有浓郁的时代特征,体现了民族融合背景下文化相互影响与交融的特点,是目前发现的十六国时期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相对完整、随葬品较为丰富的陵墓,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骑马击鼓俑(图源:中国文物报)

话说回来,这样的高规格墓葬在卧虎藏龙的少陵塬也算不上稀奇事儿。仅仅在南北长米、东西宽米的少陵塬南缘,考古人员已经发掘出大约座墓葬。除去一些汉墓外,西周墓葬有余座。

有趣的是,发现这些距今约年的遗迹的契机,竟源于4年西安修建从西安到柞水的高速的意外惊扰。

少陵原西周墓地航拍

难怪网络上流传着段子,调侃西安是中国城建圈里最让人“头疼”的城市,随便几铲子下去就能“挖出一座盛唐”。

年,历时5年完工的西安地铁2号线终于通车,毕竟,在地铁的建设过程中,就曾挖掘出了多座古墓,出土文物超过件。从西汉王侯将相到明代朱氏藩王,仿佛在一条历史走廊中实现了一次古今文明的穿越。修一修地铁,挖一挖文物…西安修地铁最累的不是工人,是文物局啊。

年8月1日,西安地铁4号线又挖出了明清石雕,疑为明末楚王负的文物。年3月,西安地铁5号线二期工程中,发现了疑似雍王章邯都城。根据文物处主任的介绍,每条地铁的修建过程中都曾挖出过墓葬或文物,其中数量最多的当属2号线。

除了修地铁,在西安高校圈儿里还流传着这么一个传说:“修新校区没挖到过先人的坟,都不算你是西安的大学。”

说到古墓数量之多,就必须得提1年西安邮电大学在长安区征地0亩地建设新校区的“奇闻”了。挖掘机那么一挖,果不其然,就挖出了宝贝。茅坡的0亩地里,挖出了从战国到唐代的古墓共计多座。

而级别最高的,当属4年发现于西安财经学院新校区的“疑似夏太后陵”,迄今为止我国发掘的规模最大的战国时期陵园建筑。夏太后其人,就是秦始皇的祖母。虽然这座墓葬已经被盗严重,但挖掘过程中出土的一件“六马鞍车”仍考古专家们感到兴奋,所谓“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这也就是说,墓主人的身份异常高贵。

在上个月,西安市阎良区秦汉栎阳城遗址考古发布了-年考古收获:第一次大面积发掘出了战国中期秦国宫城遗址内的后宫生活区。

栎阳城遗址发掘现场(图源:西安晚报)

正值《大秦赋》热播之际,这一考古发现十分应景地为剧迷脑补了一场年终大戏。

而它掀起西安城的大秦文化热潮之前,现象级综艺《国家宝藏》和网剧《长安十二时辰》也早已把古都长安的历史文化魅力丰富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杜虎符

从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杜虎符、懿德太子墓壁画《阙楼仪仗图》,到放大仙灯的兴庆宫、张小敬的任职地万年县、劫持李隆基走的兴庆宫到曲江池的夹道,西安城的记忆被一次次激活,其蕴藏的文物和建筑被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jingzixunzx.com/wbzk/130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