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文丨BT财经,作者|包二拯
国家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催生了一批以“维权为生”的图库公司。
移动互联网推动了社交媒体的高速发展,但是目前社交媒体行业却渐渐出现了一种奇怪的排版方式:全文无图。这在传统媒体时代是难以接受的,因为按照报纸排版专业的美学来看,图片和文字错落有致才是最令读者赏心悦目的阅读方式,不会让黑压压的字幕产生阅读疲劳,也能让文字更加生动形象。
上海某财经新媒体平台的联合创始人春晓一语道出了实情:“图库的图片太贵了,一张要几千元,如果在网上用图很容引起维权诉讼,特别是近几年,一些图库频频发起版权诉讼公司不堪其扰,不仅麻烦而且成本高,反正我们的文章大部分是解读股市的,只配数表图即可,其他图片一概不用。”
你敢想象,一家图库公司在10余年内,起诉他人和公司的维权官司多达多起,涉及企业的法律诉讼高达万多起,他们以维护图片版权为由,将众多的个人和公司、单位起诉至法院。
该公司从年成立至今,每年、每月甚至每周都有维权官司出现,平均下来每年下来有起左右的诉讼,除去节假日,每天最少两次成为“原告”,其中01年10月11日一天就有15起诉讼。
而这家公司只是行业样本之一。一些图库公司把诉讼当成家常便饭,不是起诉就是在起诉的路上,众多涉事公司卷入法律诉讼之中,要么赔钱私下解决,要么开庭立案。这类图库公司不仅向新媒体“碰瓷”,甚至敢向官媒开刀,上述图库公司样本发起的诉讼中,就有一大一批被告是官媒。有媒体从业者曾发文称:“天下媒体苦‘诉棍图库’久矣!”
图库的这种商业模式也引发了巨大争议,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维护知识产权,应该支持,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这就是钻法律空子的恶意诉讼,图库密集的诉讼已经严重扰乱了媒体行业的发展秩序,甚至有媒体人建议国家牵头组建图片交易的平台,以此规范媒体行业用图和真正保护图片知识产权。
图片版权究竟该何去何从?
真维权还是“真碰瓷”?
据《中国企业报道》0年10月11日《哪些行为属版权流氓行为?》文章显示,近几年来,围绕知识产权进行诉讼的案件屡见不鲜,前几年是图片,国内几家图片公司进行全网碰瓷式维权,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判其愚弄司法与大众,并有评论说大恶不容于国。经过整顿,图片维权逐渐消停。但享受过巨大红利的版权流氓并未停手,文章、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不正当维权仍然不断在全国上演。
近日,北京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接到法院的传票,大意是该公司发布的公号文章中有一张图片涉及到体娱(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版权,后者要求以每张元赔偿损失,加上其他费用赔偿要求共计元,让众多媒体同行直呼天价。
新媒体从业者张智勇坦言,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公司深受图片公司“其害”。“媒体行业除了场地、人工成本之外,图片费用也是不小的开支,只要公司上了规模,必须要和东方XX和视觉XX以及某景中的一家签约,不然可能会陷入没完没了的诉讼之中,而这几家公司几乎垄断了国内图片版权,每年签约费用从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一些规模较小的媒体,根本无力支付。”但张智勇同时认为,一张图片元的价格确实过高,“以图片市场的行情来说,一张图片几百元到元之间,大部分图片不会超过1元,这元赔偿明显不合常理。”
天眼查信息显示被告方北京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家风险等级极低的文化传媒公司,该公司自成立以来未涉及一起法律诉讼,无论是自身风险还是周边风险、历史风险都是0。
起诉北京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体娱(北京)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则是诉讼缠身,成立至今的法律风险高达4多条,其中因起诉他人或公司的开庭公告和法律诉讼分别为条和条。
而在梳理体娱(北京)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体娱文化)的众多法律诉讼中,身为原告的体娱文化竟然主动撤诉了大部分的诉讼,这令人匪夷所思,按理说为了维护自身知识产权不应该会轻易放弃诉讼要求。
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张磊律师介绍了原告撤诉的原因,他认为原告撤诉的原因大体有三种,一种是诉讼主体不符,诉讼时严格遵守规则的活动,如果起诉不当,尤其是主体资格不符,将使诉讼活动无法正常进行。在法官进行必要的释明义务后,可以劝其撤诉。此时原告一般会主动选择撤诉。另外一种是证据不足,最后一种就是原告和被告之间达成和解。从体娱文化的民事诉讼来看,撤诉的原因大概率是因为被告支付了费用达成了和解。
在体娱文化的诉讼中,涉案金额大多是在元至4元之间,大部分的涉案金额是在元,此次起诉北京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涉案金额元几乎打破了他们众多诉讼的纪录,也让众多媒体从业者认为体娱文化有“敲竹杠”之嫌。
媒体人李一楠深受图片诉讼之苦,“现在人的阅读习惯早已进入读图时代,网络文章不配图片会降低可读性,但我们有时无法区分网络上的图片有无版权,如果有版权的图片,图片公司应该注明或者添加水印,而有些图片公司的图根本没有水印等标识,却将这些图放在网上,这就有点钓鱼和碰瓷的感觉。”
李一楠因为配图问题接到过多次起诉书,最后都是私下赔点钱了事。“虽然最后不得已赔了钱,但那种感觉很不好,就像被敲诈一样,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和版权,如果没有标识版权的图片在网上太多太多,无法去甄别。”现在李一楠再写文章的时候,只能尽可能减少配图或者不配图。
“有的图片公司,成立10来年,起诉他人或公司的多达几万条,有的一天维权官司几百条,是专业“诉棍”还是真的维权,恐怕只有自己清楚。我认为要么是自身版权保护不够,要么就是靠着维权的幌子而进行的真碰瓷,以此获得巨额收益。”李一楠谈及行业之痛时,直言道有的图库公司本身出售的图片不贵,打官司起诉的时候图片就变得很贵,图片公司密集的维权诉讼,使整个新媒体行业陷入一片惶恐之中,这对整个行业并不是一件好事。
到底是维权还是盈利?
图片公司起诉“侵权”单位,最终逼迫“侵权”单位乖乖付费被媒体行业广为诟病。
很多涉事公司会觉得涉案金额也不大,和图片公司长久拉锯打官司费神耗力,不如花点小钱将其打发,正是这样的心态才助长了这些“诉棍”图片公司的气焰,才有几年几千条单日数百条的维权诉讼的怪相。
王一然是家地产媒体的负责人,也被图片公司深深“伤害过”,当时他们发表一篇某房企的一个楼盘项目的图片,这个楼盘项目的图片全网多不胜数,王一然认为这张图片不具备艺术性和独创性就发布出去。很快就被告侵权,尽管她在开庭时据理力争,但最终还被判为侵权,赔偿图片公司元。她本以为此事已经过去,就算花钱买个教训,想不到后续的影响让她始料不及。
输了官司一年多以后,她准备给公司申请一个信用认证,结果却被拒了,原因是公司曾经有过侵权官司的不良记录。这次被拒,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负面影响巨大。
王一然的案例不是孤例,近几年,图片版权问题成为很多中小企业最担惊受怕的事。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大部分的网站、APP、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jingzixunzx.com/wbbj/15885.html